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你好,1983 > 第五百二十六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五百二十六章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酒桌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刘青山一瞧这架势就先挑紧要的说别一会儿这些村干部全都喝多喽。

当务之急就是先要圈地未来的影视基地占地很广显然一个村子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才把这些村干部都请来。

一听说有钱大伙当然都眼睛直放光。

刘青山就又补充一句:“我们还要专门成立一个建筑队到时候咱们村子里的年轻人没啥工作的都可以加入进来也算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肯定没问题。”

这个提议最受欢迎购置款和土地补偿款啥的毕竟不是活儿钱花光了也就没了。

要是学一门手艺那是能吃一辈子的农民最在意这个。

于是大伙都借着酒劲儿一哄声地答应。

吃饱喝足之后就拉着刘青山和舒作家他们去各村新搬迁的安置地去进行实地考察。

这里介于四环和五环之间现在还多是荒地不远不近的位置正好合适。

剩下的事儿刘青山就交给王战负责。

有舒作家这个顾问还有鲁大师和老帽儿师叔帮着王战打下手另有曹小飞和王小兵两个当跑腿儿的。

最主要的是舒作家还表示他还要再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一起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他就掰着手指头算起来需要寻找那些行业的专家学者。

建筑行业的最重要必须精通古代建筑。就算是宫殿秦汉时期的风格和唐朝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更不用说明清了。

像影视基地这种大工程可不是小孩摆积木必须找真正的大家来进行设计。

另外就是其他辅助行业的同样不可缺少:比如说精通历史的学者书法绘画雕刻园林艺术甚至民俗方面的专家等等都必须聘请过来。

刘青山当然欢迎而且还表示:请来的这些顾问那肯定不能叫人家白忙活车马费什么的必须有。

舒作家却摆摆手表示能参与进来的人肯定也都不是为了这个。

“各位顾问要是没有后顾之忧那也能更安心不是?”

刘青山当然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启获取一定的劳务费也是大势所趋。

总不能叫人家骑着自行车饿着肚子来给他们当顾问吧?

这件事以后交给王战去处理就好刘青山只掌握大局。

他给赵首长打了个电话说了说招人的事儿。

赵首长满口答应还说要尽量帮他召集工程兵。

双方第一次合作愉快赵首长还惦记着继续合作呢比如弄点那边的主战坦克和战斗机过来研究研究。

这下子刘青山也心中大定给侯三打电话叫他弄卡车和工程机械。

卡车就暂定一百辆吧到时候专门成立一个运输公司反正首都这边正在大搞建设车还不够用呢。

至于最重要的司机对刘青山来说反倒是最容易的退伍兵的驾驶员多了不敢说百十名轻轻松松就能招来。

“老板你这是到哪都不消停啊还上不上大学啦?”

说完正事侯三也在电话里打趣刘青山。

刘青山呵呵两声:“当然上明天就去报到。”

第二天九月一日开学季也是刘青山这样的新生报到的日子。

吃过早饭刘青山就换上一件白色的半袖衬衫下身穿着一件蓝裤子脚上一双白色的回力鞋清清爽爽准备出发。

鲁大婶乐呵呵地瞧着他:“青山今天真精神不过要是穿着西服和皮鞋那就更帅气啦。”

刘青山知道大婶儿的意思是有点说他穿得太朴素。

可是刘青山真不想太惹眼所以今天穿得就随大溜正是当下大学生最普遍的装束。

要真是穿得西装革履的估计那肯定成为同学中的异类。

等他推着一辆半新不旧的二八大杠准备出门的时候老帽儿师叔吆喝一声:“你的行李被褥啥的咋不驮着?”

“看看学校都发啥东西缺的再回来取。”刘青山已经跨上自行车出了胡同。

迎面正看到白二爷正背着手遛弯呢不远处张春雨正呼哧呼哧地跑回来。

老爷子每天早上都监督这个宝贝徒弟跑步说是他们这行整天坐着早晨起来必须锻炼不然身子就坐坏了。

“二爷那天收了俩老鸟笼子回头您取一个去没事溜溜鸟。”

刘青山嘴里打了个招呼虽然给着老爷子开工资可是人家这活儿干的地道更是把张春雨这个徒弟当成亲儿子似的。

在白二爷悉心传授下张春雨现在也已经能够独立上手开始修复那些旧书画。

这玩意还真是慢功夫到现在还有好几幅没弄完呢。

“那我回头可得瞧瞧去。”白二爷也不客气乐呵呵地答应着。

“青山哥今天上学啦?”张春雨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询问。

刘青山拍拍他的肩膀:“每天加点量怎么也得跑五公里才成。”

张春雨脸上一垮:“青山哥我可没有你那个本事。”

他当然知道刘青山早上最少要跑五公里然后还要站桩练拳。

“手头这幅画弄完喽就领着你师父回咱们夹皮沟转转也要放松放松注意劳逸结合。”刘青山叮嘱一句就骑上车继续出发。

出了胡同进入大街很快就汇入到自行车洪流之中。

京大校门口彩旗招展欢迎新同学的条幅也随着晨风招展。

不时有一辆辆接站的大客车把新生和随行的家长拉进校园。

车顶的行礼架上都是鼓鼓囊囊的行李包。

刘青山也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外驻足正抬头仰望匾额上伟人题写的校名。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四个饱满生动的大字熠熠生辉仿佛拥有无穷的生命力永远都朝气勃勃。

刘青山静静地凝视但是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相反却是少见的激动。

这座将近百年的学府见证了华夏的屈辱更见证了华夏的不屈和奋斗以及将来的崛起。

近百年来有多少老先生在这里播下知识和希望的火种。又有多少青年学子从这里学有所成投身到报效国家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